要求大家是能猜得到的,但是热障的出现,就颇有些同志不太了解了,原因也很简单,从来没飞到过那个速度,没经验。
很多人根本想象不到平时比水还温柔的空气,会这么暴烈,气动加热的程度,也不是随速度线性上升的,而是指数级攀升,3马赫300℃,6马赫就到了1500℃!
只飞过1.5马赫不到,又暂时缺乏2马赫以上大风洞的我们,对这个现象所知极为有限。
至于高振东怎么知道,大家猜大概是他对空气动力学研究比较多,算出来的吧。
“嗯,原来是这样,至于高度就不用说了,你前面说过相关内容,而且我们的实际感受也很深,2万米以上,对飞机的要求非常高。”
这甚至都不是力大飞砖能完全解决的,F-15A虽然能飞2.5马赫,但实用升限也是2万米不到,就这,都是极为优秀的数据了。
对于高度,空军这边倒是暂时没有更多的想法,一来是知道真的难搞,二来是有了重型空空弹做底子,缓冲了不少急迫性。
“这个技术分析倒是有一定的道理,自然环境、气动原理、未来一定时间之内的发动机技术,都不支持。”这是对全局情况有真实了解的。
“嗯,看起来想法激进,但是这些指标倒是都脚踏实地的,看起来有实现的可能。”这是突然觉得高振东好像还是比较保守的。
“高总工对于空气动力学的研究,好像很深啊,到底是干什么的?”这是对高振东不太熟悉,钦佩之余,却对他的身份越发模糊的。
“除了这个‘双2’的要求,具体的其他指标呢?怎么定?”
防工委和空军对视一眼,这东西就细节了。
空军的同志开口道:“这是规划,定大方向就行了,‘双2’、亚音速到高亚音速段有优秀的机动能力,比米格-21更大的挂载和航程,暂时就是这些,细节上真要上马了再说。”
这些都只是高振东的想法和建议,至于能不能最终上马,虽然听起来的确很有道理,非常诱人,但是除了搜救体系、重型空空弹这些子项之外,其他的都要拿出材料,开专项会议进一步的论证才能最终决定。
防工委领导也笑道:“同志们呐,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啊,高振东同志提出了系统性、科学性的想法,但是这些想法是否合适、是否落实、落实到什么程度、细节如何,这不是今天能够全部决定下来的。”
虽然看起来很科学,情况很乐观,但是空军的未来十年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