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同志一听,啧啧,一个个的都是严谨怪,“现阶段综合下来”,用词密不透风,隔空斗法了属于是。
电话里,高振东就不等人家问了,直接开始解释。
“我们都知道,先抛开固发的技术难度不说,哪怕是固发的技术是成熟的,也会面临一个问题,那就是每个不同型号的导弹或者火箭,都需要做不同的设计,可以说,每个型号对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,都是不同的。”
蔡总一听,对啊,高总工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。
和液发可以多个组合成在一个火箭或者导弹上用不同,固发基本上没有这么干的。
高振东:也不一定,比如花旗佬的龙式单兵反坦克导弹,小虽然小,但是人家固体发动机多得一批。
固发的结构简单,同时也意味着结构单一,能玩儿的花活不多。
推力调整很麻烦,使用不够灵活,这本来就是固发的固有问题之一。
固发除非像航天火箭那样搞外部捆绑,否则在同一个圆柱体内搞多发并联,很明显是一个吃饱了撑着的事情。
因此不同的截面积、长度、射程、用途的固发,都相当于是一个新型号发动机,需要进行重新设计。
这一点,固发是无论如何比不上液发的。
高振东的声音,还在电话里传来:“而且固发的比冲小,推力大但是工作时间一般较短,这意味着其投射重量想要搞大,难度是比较高的,再加上燃料实时用量难以调整等等问题,都意味着固发不能搞一锤子买卖,这会大大增加我们的研发投入,以及摊薄本来就比较薄弱的研究力量。”
说固发便宜,一般说的是生产成本,因为液发比固发复杂得多。
如果说固发是个二踢脚的话,那液发就有点像个敞开的内燃机,复杂程度和成本,自然不用多说。
听着电话里高振东侃侃而谈,会场上的所有同志都听得津津有味。虽然一开始就没考虑固发的事情,但是个中原因,其实是没想那么多,那么透的。
现在有人扎扎实实的分析了一遍,对于大家来说,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。
“而液体火箭发动机就不一样了,如果经过仔细、严谨、科学的规划,基本上在现阶段,能够做到仅需要一到两型发动机,能够基本涵盖好射程从中程到远程、洲际,用途从地地导弹、航天火箭,发射方式从井射、发射架发射乃至机动发射等等绝大部分使用场景。”
“只要你们将快反问题解决到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