仍然是‘农民’。他们遵循的是农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——与老乡们聚居,极度的节俭……所以这篇作文没有离题,应该高分。”
张潮也看到不少让自己“为难”的作文,例如一篇写第一道题的作文,作者选择以“假盲人”的视角续写材料,写了一篇悬疑故事,直到最后一刻“我”摘下墨镜,才真相大白。
故事写得不错,但是“假盲人”算不算“盲人”视角?张潮选择给了高分,但是其他评委却将之淘汰,两人之间不免又是一番口舌。
类似的争论,几乎贯穿了整个评审过程。没有了高考特招以后,评委室里,也没有了各个高校派来的“督战员”,评审的氛围轻松了许多,大家也更能够畅所欲言。
休息的间隙,赵常田对于华道:“吵成这样的评审现场,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了。”
于华笑道:“这才是真的在评选作品嘛!赵老师,你不觉得张潮其实是做了一件好事吗?这一届的学生,真有种让我看到中国文学未来的感觉。”
毕飞雨道:“我以前在农村,我知道如果一块地化肥农药用多了,就会板结,上面的作物也会被‘烧死’。这时候要狠不下心来,把板结的那一层捣碎、犁烂,把下面的新土翻上来,那这块地就废了。”
另一个评委打趣道:“你说的是种地吗?”
赵常田听着评委们你一言我一语,他只能苦笑,却无言以答。
到第二天中午,所有奖项终于尘埃落定,一等奖没有空缺,但是人数从过去的20多近30人,锐减到了10人。名单揭晓以后,张潮竟然从中看到了一些上一世他颇为熟悉的名字:
双学涛、郑直、班于、朱一叶、张宜微、龚婉莹……
张潮茫然了:除了张宜微,其他人参加过“新理念作文大赛”吗,完全不记得啊。
虽然这些人有的还是高中生,有的已经是大学生了;有的是一等奖,有的是二等奖——但是在张潮上一世的记忆里,他们中最早的也要到2010年以后才会踏上文学道路,怎么在2005年扎堆出现了?
一届比赛凑齐“铁西三剑客”是什么鬼?
到底是他们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,就参加过“新理念作文大赛”,只是没有得奖;还是因为新理念作文大赛褪去了喧嚣,他们才愿意参赛?
真相已经不得而知,但是既然已经把选拔出来了,张潮就没有打算“放过”他们。在10几年后,他们可都是文坛上响当当的“80后”中坚力量啊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