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东西,我们在电解过程里现在只能靠定时加料来控制,和实际的反应过程是有些脱节的,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。”
高振东开口就是自动控制的专业术语:“嗯,我刚才看过你们的生产过程和工艺,的确是开环控制,并没有考虑到实际过程的反馈,如果能闭环起来,做到对前面那些参数的动态调整,那能耗应该能更好一些。这个事情不难,你们测电阻率就行,至于控制,不是有单片机嘛,那东西便宜,而且相对于节能的效果,那点成本简直是小意思。”
按说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,可是铝厂的同志脸上却露出了难色。
“高总,您知道的,我们这边情况比较困难,人员上面……计算机这东西又新,就算是我们这里出去学习的,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也很难回来。”铝厂的同志解释道。
高振东恍然,现在哪儿哪儿都缺计算机类的人才,虽然原则上学生从哪儿来回哪儿去,可是这是个特殊的新兴技术,出去的大学生,大概率直接就被当地的单位给截下了,只要有单位愿意接收,那从黔山出去的学相关专业的学生,回来的就比较少。
“啊,我明白了。没关系,这个课题,你们可以派人去我那边,京城第三轧钢厂三分厂,和那边技术处的同志接触一下,他们带着你们完成这个控制系统的相关设计和试验,我也能就近搭把手。”高振东很爽快。
这个东西对于三分厂技术处的同志来说,只要有黔山铝厂的主动配合,实际上难度并不高,至少先把这个事情走起来完全没有问题。
别说铝厂了,就连黔山的同志也是大喜过望,人高总工是真帮忙,一点儿不带虚的。
“太感谢您了,回头我们就把报告打到部里去。”铝厂的同志很感激的道。
高振东想了想,转过头对和自己一起来的黔山的那位副手道:“领导,这样,教育这个问题,不解决的话,后劲也是不足的。我建议啊,你们在黔山的高校挑几位老师,送到京城好好学习一下,回来也好在黔山开枝散叶。我在十二机部、运算所和一些相关高校还算说得上话,这个事情还是可以安排的。”
有个冷知识,黔山大学的计算机专业,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是一个优势学科,当然,这里面有人才引进的原因。高振东干脆帮黔山把基础夯得更牢一些。
黔山的同志一听大喜,高组长这忙,帮得那是真的实在:“高组长,那可就太感谢你了!我代表黔山群众谢谢您!”
这高组长,没准他的烈士父母真是黔山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