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来是这件事情?按说没有这么早啊。高振东前世,自己是到一些三线建设的博物馆看过的,按说还有一年半左右来着,所以他一直没有在这方面考虑。
不过国内情况变化这么大,有些事情有所变化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。
高振东按下性子,仔仔细细的把《建议》看了一遍,心情激动,这可是参与国策了,由不得他不仔细。
虽然只是防工委这边询问自己的看法,但是自己的任何一句话,也许就能透过防工委,对这种国策工程产生影响,以这种国策工程的重要性,哪怕是再小的影响,也可能产生重大的后果。
所以他字斟句酌,看得很仔细,比自己写报告的时候来得认真得多。
领导也没有催促他,而是非常耐心的等他看完,如果高振东一目十行,说明他对这个事情很着急,而像现在这样细嚼慢咽,说明他对这个事情很重视,总之都是好现象。
良久,高振东放下了《建议》,领导让他喝了口茶,才笑道:“不瞒你说,你的能力和级别,也应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事情了,国家正在讨论,是否要终止三线建设的规划,或者是调整规模。你刚才看过了这个建议,你有什么看法?”
高振东热血沸腾,果然能参与讨论,但凡是个有追求的,碰见这种事情要说不激动万分,那绝对是假话。
但越是这样,他越没有急着开口,这和技术问题不同,技术问题在他这里,大部分都是有答案或者方向的,而且相对单纯,要考虑的问题,无非就是三个:技术、人、钱,没有太大的其他牵连。
但是这个问题影响的范围可就很大,考虑不周全,容易好心办坏事。
领导也不急,他今天留足了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,连高振东都如此审慎小心,也能看出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来,甚至能侧面反映出,他找高振东是找对了。
他想了一会儿,才开始慢慢的回答:“首先,我觉得不能取消。”
“噢?说说你的理由。”领导笑道。
高振东还是那个习惯,自己觉得不该留余地的时候,那是一点不留,“不能”,而不是“不建议”,说明他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看法。
“我觉得吧,这件事情的重点不在‘三线’,而在‘建设’上面,三线除了是一个地理上划分的概念之外,实际上基本代表着当前落后、欠发达地区,我想客观上来说这应该没有疑问。”
发展状况与地理位置密切相连,这是客观上的事实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