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那种。
笑死,根本飞不过来。
要不然,原本的二阶段时,以他们11月14号发起的那次妄图给自己头子祝寿的进攻,绝不可能不派飞机。
不过不管敌人怎么样吧,反正我们料敌从宽。
你有没有不重要,反正我给你准备着。
四架战斗机挂着两个副油箱,还有两枚雷电-3红外空空弹,杀气腾腾的飞行在鲲鹏的前上方。
飞行了没多久,鲲鹏机长的声音传到了武器操作手的耳中。
“已经到达预定区域,距离目标35公里,可以开始搜索。”
飞行在接近万米高空的飞机和山区的同志不同,他们随时能接收到部署在战区的三角定位系统信号,对自身的位置与目标的距离掌握得非常清楚。
为了保证攻击效果,他们决定离得近一点,35公里搜索,能在5~10公里发起攻击是最好的。
空中的山鹰01-04也接到了鲲鹏的通知,要干活儿了。
山鹰01-04雷达全开,向前方搜索着,防范着一切可能之敌。战-6这雷达有点弱鸡,但是总比没有好。
鲲鹏的左翼最外侧,被一个看起来比步兵用照射器更加庞大的光学吊舱所占据,透过特种玻璃,前方的一切尽收眼底。
看不见没关系,我有热像仪,而且是整合了激光测距、照射系统的热像仪。
鲲鹏开始下降高度,就算是有更为庞大复杂、光学性能更好的热像光学系统,但是还是要下降一些高度,效果才更好。
坐在操作台上的武器操作员,仔细对比着预先下发的目标坐标、目标地形、图像等资料,以及显示屏中的画面。
图像缓缓移动着,沿着一条河谷。
对于鲲鹏的飞行员来说,能精确掌握自身位置,那他飞起来就很方便了。
随着图像慢慢向前扫描,“距离目标12公里。”
在显示屏里,远方的河谷中,横跨河面,一个小小的横向结构能勉强分辨出来。
武器操作手按下了测距按钮。
显示屏的一个角落上,一个数字跳了出来,和机长通报的距离基本一致。
就是它!
操作手转动旋钮,将画面拉近,已经能看出来那是一座桥。
看了看距离,9公里。
“山鹰01,空中有没有敌人?”
“没有发现。”
听见这个回答,武器操作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