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输出驱动放大电路,就能获得不错的输出参数。”
知道大家对后级的开关速度有疑惑,高振东又补充道。
“虽然此时光耦的开关速度,取决于那个放大电路的开关速度,但是至少此时我们可以把问题集中到解决这个放大器的速度上来,搭配不同的放大电路,就可以获得不同特性的光耦了。而且,这些东西,可以集成到一片硅片上来,虽然是两级结构,实际上器件还只是一整片,对于制造很有好处。”
高振东直接给出了他选定的终极答案。
输出端前级光二极管做开关,后级加上普通的三极管或者其他放大电路,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。
而且此时只要三极管的开关速度上去了,那自然电子开关的速度也上去了。实际上,光耦的终极形态——固态继电器就是这么个结构。
只是固态继电器的实现,还需要另外一个东西,但是没有这玩意,高振东也能做出能用的电子开关来。毕竟能被称之为继电器,和普通电子开关那是不太一样的,有点门槛正常。
崔总工连连点头:“嗯,你提的这个结构好,茅塞顿开,先用一个二极管提供基础的开关速度,然后用后级放大电路来决定具体性能。这样就把一个问题给拆开了,好,太好了。”
1218厂的同志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,有位同志觉得这事儿有点脱裤子放屁。
“高总工,能不能直接用光三极管来进行感光开关,这样的话,输出极的结构就能简单一些啊。”
光电二极管驱动三极管,肯定没有直接弄个光电三极管来得方便嘛。
高振东乐了,这个事情吧,初看的确如此,但实际上没那么简单。
他没有嘲笑这位同志,他是有思考的,只是没自己开挂看得明白而已,这种三极管结构的确有,但是高振东没选,是有原因的。
“理论上,你说得没错,光三极管的确是能达到这个效果,但是实际上反而把事情搞复杂了,因为光三极管比光二极管和后级三极管分开,要难造,能够提供的综合性能,也不如这种各司其职的二级结构。从技术难度和前景出发,我才选的这种结构。”
固态继电器最终使用的也是这种二级结构,只是使用了特殊的后级放大器件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能够在理论上得到高总工的肯定,这位同志还是很开心的,乐得不行,至于实际上自己的想法不够周到,那算啥。
其他同志也有和他一样想法的,只是没好说或者没来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