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新180火,我们现在还在理论计算和图纸设计阶段,其实投入还不是特别的多,也没什么问题。”
只要样炮试制阶段还没启动,其实对于现在的研究体系来说,就没有太多的沉没成本。
炮兵的同志沉不住气了:“嗨,我觉得啊,技战术指标做不好,就不要先考虑什么成本不成本的问题了。”
陆装局这边听见这话,悚然而惊,还是部队的同志看问题比较实在,这才是硬道理。要是没有末敏弹也就算了,180也不是不能用,可是现在有了这个东西,事情就发生了质的变化。
当务之急,是最大程度的发挥末敏弹的作用。
可以说,末敏弹的出现,让原本只能承担压制、支援的远程火箭炮,第一次拥有了精确打击能力,发挥末敏弹的作用,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。
只要能在战役距离上,对敌人的装甲集群造成较大打击,剩下的事情,相信部队的同志能做得更好。
这也不是说没有这东西就不行了,我们不是纯靠装备过日子的军队,我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。但是有更好的武器,更高的杀敌效率,更小的己方损失,那不是更好嘛。
陆装局的几位同志交换了一下意见,转向炮兵那边。
“但是这势必造成大口径火箭炮的延迟装备,对于你们来说有没有问题?”
说到这个,炮兵那边噗嗤的一声笑了,说出来的话也有点那啥。
“你应该知道,原本我们只能拿到10公里射程的180毫米火箭炮,我们都没有什么问题,现在能有60公里的更大口径火箭炮,你看我们还能有什么问题?”
这话把包括搞180火在内的、所有负责装备工作的同志整了个大红脸,陆装局自然也在内。
这事儿说起来,丢脸啊!
要是没有高总工那边的技术支持,嗨……不说了,说起来都不好意思。
一看他们这样子,炮兵的同志差点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。
嗨,看你,瞎说什么大实话!!!!!
为了缓和一下其他同志尴尬的样子,他笑道:“再说了,现在在搞的新130,射程也远超原本大口径远程火箭炮的射程,有那个顶着,我们其实不急的,宁愿慢工出细活,要个更好的、正儿八经的大口径远程火箭炮!”
新130的规划射程,是标准弹25公里,增程弹40公里,别说这个40公里了,就连标准弹的25公里,都已经差不多能赶上最早的战役级别纵深范围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