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导向槽加工有一定难度,但是好在这东西是加工在火箭炮的定向管上面,算是一锤子买卖,加工好了,剩下的工作就交给火箭弹上的导向块了,成本、加工难度总体也还能接受。
长风厂的同志看着高振东,真不知道这位同志的脑袋里面装了些啥。
你要说看起来就很高级的理论、研究、分析,他有,而且一套一套的,但是要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,他就荤素不忌,什么都来。
这种管子上面加个槽的搞法,要说有多高级,那真没有。
但是能不能解决问题?能!而且解决得还特别便宜。
不不不,这才是真高级!
“高总工,服了,服了啊,这办法好。”
高振东笑道:“其实要说解决火箭弹的精度问题,是有主动控制的办法的,比如惯性导航修正,但是那个太贵了,现在还不现实。”
不过不现实没关系,把种子播下去就好,适当的时候自然就会发芽。
陆装局的同志笑道:“现在的射程已经足够了,再远,我们的观察手段也不大支撑得起其运用。”
如果说60公里还勉强支撑得住的话,那更高的射程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,看不见,打得着也没什么意义。
说起射程够远的事情,高振东突然想起一个隐患来,他指了指黑板上火箭弹的后半部分:“这部分你们要注意,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足够长的时候,可能会发生弹体被高温烧穿导致掉弹的问题,特别是新推进剂的燃温比较高,设计的时候要提前考虑。”
别说高燃温的推进剂了,就连普通的推进剂,高振东前世知道,在搞122的时候也发生过这种情况,而找出问题到解决问题,花了一年多时间。
能不走弯路自然是最好的。
长风厂和风雷厂的同志们把这个情况记下来,问高振东:“我记得您说过还有扇出、弹道交叉等情况,这些情况怎么解决?”
高振东摇了摇头:“这些情况只是可能出现,但不同的设计不是一定会出现,而且解决方案都是和你们具体设计有关的,在具体搞的时候,你们碰见了再分析解决吧。如果一定要提建议的话,那就是在保证火箭弹飞行姿态的前提下,回转、运动、支撑等结构在发射的时候一定要锁得足够结实。”
简单说就是发射管左右不平都还是小时,但是有松动的话,那真是每一发都不走寻常路了。
陆装局的同志眼看也差不多了,问道:“高总工,你还有其他建议或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