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性能都考虑进去了,对于高振东的想法,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,但高振东自己却没啥感觉,有时候甚至觉得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刻意了?
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觉,常见于能力比较强的人身上。
——这有什么大不了的,这么简单的东西,别人一定也懂的吧?
当一个人对于自己掌握的某些知识、技术、能力习以为常的时候,他是不太能意识到他感觉里的这些“常识”对于别人来说是全新的或者是困难的。
尤其是高振东满脑子都是超前“常识”的时候。
所以有时候某些人说“这事儿这么简单,你怎么这么笨”的时候,他真的不是在开嘲讽,而是他心里真是这么想的。
林连伟对于冷却气瓶的重量是最清楚的,在心里盘算了一下,大喜:“如此一来,弹体能减轻好几百克!”
可别小看几百克,这个弹总重也就10kg级别左右,这就减轻了百分之几的重量了,在一个成熟设计里,这是非常惊人的减重比例。
有了这个开门红,几位同志对于高振东的其他改进建议更加期待起来。
高振东随后指了指战斗部:“我建议是不要用连续杆战斗部,杆式战斗部在这个尺寸限制下,效果并不好,就用预制破片战斗部就好。”
如果说冷却装置是必要的设计,只是导研院没考虑好布置的位置的话,那连续杆战斗部就是纯纯的偷懒照搬。
正因为是偷懒,在不偷懒的情况下,不用高振东解释,导研院的同志就能想明白为什么要用预制破片战斗部,闹了个大红脸。
偷懒被抓包了,换谁都脸红。
见这个事情不需要自己解释,高振东继续往下说。
“不需要燃气舵,这个弹的初段机动性要求没有那么高,而发动机工作时间,又支撑不到尾段还能继续让燃气舵发生效用,控制舵面就用弹体前部的折叠小翼就能满足要求了。这样能进一步降成本、减重、增加可靠性。”
燃气舵在这个导弹上意义其实不大,而且用的钨钼合金,这东西相比普通气动控制舵面来说,那真是既重,又贵,而且还要考虑往弹尾布线的问题,七七八八加起来,又是几百克。
负责制导的,正是他的好同学——林连伟同志,听了他的话,在脑袋里转了几圈,大声叫好。
“还真是,老高,还得是你。”
高振东笑道:“搞这种要求比较偏、比较极致的偏门兵器,要抓主要矛盾,抓住这个,其他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