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总工实在是给得太多,消化不过来啊。
导研院的同志对于弹的具体性能是比较了解的,也有自己的看法:“高总,现在的雷达空空弹是支持不了这种迎头打击的模式的。”
“K-5的确打不了迎头,可是我们已经不是在讨论K-5了,不再用K-5的那种方式,这个问题可以解决,用半主动连续波雷达,利用载机雷达为导弹提供目标照射,打迎头是可以实现的。”
“这和K-5好像没什么区别啊?”在部分同志看来,这不都是载机雷达提供制导嘛。
“区别很大,半主动连续波,接收的是载机雷达波在目标上的反射回波,对于载机、目标、空空弹本身这三者的运动关系的要求,比K-5那个雷达架束要低得多。”
原理上很容易理解,窗户纸一捅破,大部分同志就反应过来了,是这么个理儿。
空军的同志看了看自己笔记本上记录,对高振东道:“高总工,你的想法,是做一个最大射程20到30公里,半主动连续波制导的导弹?”
高振东点点头:“对,我想过,从导弹本身的射程上来说,加大弹体之后,基本上这个射程是能够满足的,问题不大,所以最核心的弹本身的射程是能够解决的。最大的问题,还是在雷达上。”
“雷达?”大家有些没绕过弯来,这里都不是搞飞机的,即使用飞机的空军同志,一时间也想不到机头空间和雷达之间的关系。
高振东点点头:“对,雷达。我们的战斗机,都是机头进气的,这样的结构,对于高速有利,但是却会严重影响到雷达的布置,这才是我们研究雷达空空弹最大的障碍。”
大的就是好的,这个道理大家都懂,想想战-5、战-6的机头空间,所有人都在心里摇了摇头。
只有防工委领导和空军的同志,神情并不低沉,而是眼光闪动,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事情。
见大家都有些凝重的样子,但高振东不可能改变现有战斗机的装备情况、以及一定时间内的研发计划,只能从其他地方下手了,他准备玩儿个邪路,至少让大家有信心把雷达弹搞下去。
“不过,也不是没有办法。”
嗯?包括有所想法的防工委和空军的同志,都看向了他,高振东同志果然还是这么靠得住啊,提得出问题就拿得出方案。
只会提问题的,肯定没有还能拿方案的来得受欢迎。就好像找领导汇报问题,最好带一个自己的解决方案,哪怕这个方案不靠谱,也比只会提问题来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