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存储部分,只计算主机本体,我估计其晶体管数量会高达3~4万只,再加上性能提升、字长翻倍,那晶体管存储器也必须相应增加,那总体的晶体管数量增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。”
听见这个数字,大家都有点沉默了,这个数量的晶体管,那价格想来也不得了。
防工委的领导笑道:“振东同志,如果真是性能达到你说的这个程度的机器,价格翻上十倍二十倍也是可以接受的。”
他非常清楚,这简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。
其他人也点头称是,可他们没想到的是,最大的问题不在价格上。
高振东摇摇头:“不是价格问题,而是可靠性问题。在这个规模下,数万只,乃至十数万只晶体管组成的机器,其可靠性、可用性、电磁兼容等性能会急剧下降,乃至不能用。”
大家这才知道,原来还有这个麻烦,看来高科技的事情,纯靠堆数量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“那你应该有解决方案?既然你都已经规划好下一代计算机了,那么对于其中的问题,我相信你肯定有自己的考虑。”以高振东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态度,十二机部领导相信他肯定有所考虑,不会只提问题不提方案。
这其实也是找领导汇报工作寻求支援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,诉苦说困难是应该的,但是别自己一个解决方案都不拿出来,空口要支持,说问题的同时带几个解决方案,那要到支持的可能性要大很多。
果不其然,高振东点点头:“是有几条路子,我一条一条的说。”
“首先,我是准备想用集成电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,集成电路是国外的一种新技术,现在开始逐渐走向实用了。它可以把很多个数字逻辑器件做到一个体积不大的元件里。”
“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机的电路复杂程度,解决大量晶体管所带来的问题。”
高振东的想法,是用集成数字电路来搭CPU,虽然比不上全集成的CPU,但是在这个规模下是可用的。
就类似74、54、CD4000这些数字逻辑电路芯片,虽然现在这些电路还刚起步,但是从时间上来说,还差不多够。
在场的人,对集成电路有所耳闻,特别是技术人员更熟悉一些。
半导体生产厂的人,其实也就是1274厂的人,开口问道:“可是我们现在没有集成电路技术,我们和相关研究院所也聊过这个事情,但是还没有什么眉目。”
国产第一片集成电路,原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