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扬马鞭,云峥挥去心中离情,这一刻,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师朱燮元——
天启元年,永宁土司奢崇明悍然发动叛乱,调集重兵,分四路进发,每路皆配兵数万。
一路上,气势汹汹的叛军连续攻陷四十一座州县,水陆并进,直逼成都,局势危急。
在此紧要关头,蜀王紧急邀请正欲入朝觐见的朱燮元留任治军,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惊世危机。朱燮元临危受命,巧妙地诱敌深入,布下天罗地网。
经过一百零二日的艰苦鏖战,朱燮元指挥若定,终于大败叛军,使其溃不成军,四散而逃。成都之围得以解除,百姓重获安宁。
崇祯二年,朱燮元派遣贵州总兵许成名等人,自永宁起兵,一路势如破竹,最终成功收复了沦陷的赤水卫(四川泸州赤水,与贵州遵义赤水不是同一地)。这一胜利犹如号角,正式拉开了与叛军主力决一死战的壮阔序幕。
转眼至八月,叛军首领安邦彦狡猾地将兵力分散至陆广、鸭池、三岔等战略要地,同时步步紧逼遵义,集结十万大军,企图一举攻下赤水。面对叛军的汹汹来势,朱燮元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智谋,他向许成名传授妙计,令其诈败诱敌,将叛军一步步引入永宁地区的伏击圈。
在接下来的战斗中,朱燮元指挥的明军在五峰山、桃红坝、鹅项岭等地,凭借精心布置的战阵与英勇无畏的斗志,连续给予叛军重创。每一场战役都是一场血与火的较量,最终以明军大获全胜告终,叛军死伤无数,首级累计数万。在这场决定性的胜利中,叛军首领安邦彦与奢崇明双双毙命,叛军主力几乎被全歼。
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,这位大明的“西南诸葛”不仅体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,更以惊人的体力和内在力量,将原本混乱不堪、满目疮痍的西南地区,逐步梳理得井井有条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秩序。
值得一提的是,水西土司安位,这个被很多人认为只是安邦彦的傀儡的狡童,并没有在安邦彦授首以后选择投降,而是率军继续抵抗。
在云峥家乡的那条世界线上,朱燮元击杀安邦彦、奢崇明于红土川决战后,继续进逼水西,运用了“四面合围,逐层推进,渐次清除”的战术策略,经百余日艰苦卓绝的围剿战斗,又成功斩杀叛军一万余人,取得了辉煌的战果。而后是崇祯三年,山穷水尽的安位派遣使者向明朝投降,平叛战争结束。
但这绝不是云峥愿意看到的结果——在他心中,安位必须死。
战前,云峥对叶曦说:“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