雒都,公卿们再次汇聚一堂。
月光之下,显然都没有好心情,都垮着脸。
原本派韩融去河东邀请赵彦上雒,入朝辅政。
结果韩融倒好,被赵彦说服,反倒来信督促侍中种辑去安邑一起议政,参与主持门下省政务。
韩融是个敦厚长者,董卓派了一大波公卿去劝降关东群雄,就韩融保住了命。
朝廷东迁,百官、宫人被掳,又是韩融出面去跟李傕谈判、讨要。
人情是韩融跟李傕欠的,好话也是韩融跟李傕说的。
结果呢,朝廷才吃饱几天饭,见李傕、郭汜打不动了,就喊打喊杀的。
其他人也就算了,韩融偏偏是个腐儒,是个经书腌入味的人。
老好人也是要面子的,索性就留在赵彦那里,毕竟留在那里,才能想办法还李傕的人情。
敦厚长者自有敦厚长者立世的原则,原来是没机会,被杨琦这些人耍的团团转。
现在赵彦向他开出了入伙申请,韩融欣然接受。
于是乎,赵基的军令送到雒都,公卿们立刻就坐不住了。
不采取行动,赵基若调头返回雒都,肯定要收拾他们。
典厩公卿、籍田公卿这种事情,根本隐瞒不了多久。
而新入朝的陈纪,更是惶恐,感觉自己在劫难逃。
前脚逼死汝南人张喜,颍川人韩融跑路……韩融是谁,颍川四长之一的韩韶之子。
陈纪是谁,是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寔长子。
论风头,陈纪这些年虽然在野,可名声丝毫不亚韩融。
韩融都找机会跑了,他难道留着等赵基上门敲腿?
钟繇又是谁,是颍川四长之一的钟皓的曾孙……钟离眜的后人比较长寿,也比较能生育,钟皓生前,钟繇就出生了。
长子长孙之子,生育的快一些,就形成了这种奇怪的局面。
颍川四长之首是荀淑,他有八个儿子,号称荀氏八龙;
从年纪上来说,钟皓是颍川四长之次,荀淑、钟皓是一辈人,陈寔、韩韶是一辈人。
至于荀攸,则是荀淑侄子一脉,不入荀氏八龙。
虽说荀攸的祖父荀昙荀元智官至广陵郡守,其兄弟荀昱官至沛相却因党锢而死……论成就,比八龙中的大部分人高,可没办法,人家八龙是亲兄弟,组团出道。
荀昱被杀后,荀昙的仕途也就完蛋了,也是郁郁早亡,他的儿子也早亡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