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,依臣愚见,可允太子保留现有兵权,驻守洛阳。洛阳乃天下之中,富庶之地,太子若能就此罢兵,亦不失为一种妥协。如此,既能安抚太子,又可使其远离长安。”
“而太子需要交出潼关,不得再行攻城之事。”
房玄龄微微皱眉,思索片刻后拱手道:“陛下,褚大夫之策虽有考量,但太子野心勃勃,仅洛阳一地,恐难令其彻底放弃西进。”
“臣以为,可将江南富庶之地划出数郡,封予太子。江南鱼米之乡,财赋丰厚,太子若能治理得当,亦能成就一番事业。”
“承诺太子可在封地内组建一定规模之地方军,以保境安民之名,实则分散其当前集中之兵力。”
“如今太子不仅佣兵洛阳,更是占据辽东,可将辽东分封太子,如此太子需要管辖更多地区,散其精力,再难有兴兵之举措。”
到了这份上,再说打下洛阳,实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。
在没有解决火炮这个问题的情况下,只能是先行妥协。
房玄龄看问题看得清晰,说到底,这还是陛下跟太子之间的矛盾,实则现在太子即便起兵,在民生这块,跟朝廷之间,却没有产生多大的冲突。
房玄龄综理朝政,这一块看得最为清楚,哪怕是到了现在,洛阳周边的奏疏,驿站,太子那边都没有要截停的意思。
换个角度去看,现在太子除了把控洛阳外,其余方面,几乎是没有动静,反而先前如果不是官员请辞,现在洛阳的官,还是朝廷封下的官。
世家若没有联合起来,密谋对抗,太子那边也没有下手。
对于朝廷来说,最好的状况,就是拖。
拖到把火炮的问题解决了,后面就好办了。
李世民听完后,有些沉默。
他其实是听懂了房玄龄话里头的深意。
只是这让他感觉到有些憋屈,说是计策,实则行的还是服软之事。
不过话说回来,要真打起来,李世民心里也没谱。
火炮这等事务,太过于陌生,谁也没想到这么厉害。
长孙无忌微微颔首,补充道:“房公所言甚是。然太子既已兴兵至此,对权势极为看重。”
“臣以为,可在朝堂之上,为太子设一特殊之位,如‘监国议政王’,位在诸王之上,享有参与朝廷核心决策之权。”
“但此权力仅限议政,最终决策权仍归陛下。”
“如此,既能满足太子对权势之渴望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