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天府,昌平镇。
嘉靖七年,先皇后陈氏去世,君父命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等人为陈皇后选择陵地。
同时,君父也开始为自己选择陵地。
骆用卿在明嘉靖年间以通晓风水术闻名,他来到天寿山后,外观山形,内察地脉,为君父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。
随后,君父亲携从臣和钦天监官员到骆用卿为他选定的两处吉壤察看。
看后,觉得十八道岭风水最佳,决定在那里建陵,并下诏将十八道岭更名为“阳翠岭”。
嘉靖十五年,四月,永陵始建,武定侯郭勋、辅臣李时奉命总理山陵营建事宜。
在营建过程中,君父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,故对大臣们说:“陵寝之制,量仿长陵之规,必重加抑杀,绒衣瓦棺,朕所常念之”,大臣们对君父的话心领神会,呈送给君父御览的陵寝设计图只比长陵规模略小,所以得到君父同意。
嘉靖二十五年,十年基建,永陵始成。
嘉靖二十七年,五月,先皇后方氏入葬。
现在,永陵的万年吉壤内,就安葬着陈、方,两位先皇后。
如果君父龙驭归天,当今圣母林氏凤驾回天,也将安葬在此地。
但在此之前,奉君父旨意,《迁永陵令》下,天下豪族尽迁徙到永陵。
使得“天下之富,明永陵邑”的传说,在大明朝,甚至是在世界都开始蔓延。
在强制迁移豪商大户的旨令刺激下,永陵邑迅速就发展起来,不久就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附郭。
由于迁来的豪强大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,完美印证了“人傻,钱多”的模样,在他们安定下来后积极投资工业、商业及周边农业,使这原是长城防御内的军事防区完成了转型。
为永陵邑的建设提供了钱财支持,而有了钱,后勤、服务等事也有了保障,豪强中的聪明者已经有人直接从事建陵物资的贩运投机活动。
在身份上,这些外来大户豪强积极与京城官僚牵线搭桥,依靠新的靠山,提高其地位。
而京城名流亦以居“富甲天下”为荣,大批迁居于此。
不过一年的时间,永陵邑就迎来了繁荣,其人口竟达二十七万余人口,住户有六万户以上。
要知道,徙陵的标准,是家财在三万两以上的巨富之家,哪怕全部以最低条件来计,这小小的昌平镇、永陵邑,所掌握的财富就高达十八万万两纹银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