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嵩、严世蕃父子倒台时安然无恙,没为锦衣卫所拿,就证明问题不大。
是个儒士。
为了留国,而不惜抹下脸面,冒险求到了胡宗宪这,可关乎国策,胡宗宪没敢施以援手,也就不存在打点。
但这绝对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密事。
胡宗宪、那旧友,都不敢对外人言,毕竟,试图逃脱旨令的教训,那西汉豪侠郭解便是现成的教训。
君父肯定是通过锦衣卫知道的,那问题来了,锦衣卫又是怎么知道的?
甚至连那旧友贿赂胡宗宪的具体钱财都一清二楚。
严嵩死后,严党立时分崩离析,众多门生斩杀的斩杀,问罪的问罪,曾经满朝盈门,落得零零碎碎。
严嵩父子没干过什么人事,门徒依附大多出于利益,于是在严嵩倒台时,门徒纷纷倒戈。
为此,这个“师慈徒孝”的故事为无数腐儒、士子讥讽、抨击,而其中,遭受抨击最猛烈的,莫过于胡宗宪。
尽管胡宗宪没有发表对严嵩父子任何不利的话语,还不惜以公侯之位、阁老公位,在御前想救恩师严嵩一命,触怒君父,被打入诏狱。
但这些努力,却被腐儒无视,国中士子只看到了严嵩死后,胡宗宪封侯拜相,步步登高,而在羡慕嫉妒恨等情绪下,罔顾事实,对胡宗宪指摘讥讽。
胡宗宪是至孝之人,对此从没有出面否认和反驳,以致于在坊间,胡宗宪的名声堪称狼藉。
所谓的旧友,就是抨击过胡宗宪的人中之一,在坊间有着不小的名头,如今君父以胡宗宪的名义,饶过了此人,让其留国,相信那人会明白以后该怎么说话,怎么为胡宗宪正名。
孟子·离娄章句,有云:“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为腹心,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为国人,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雠。”
君父能在年终为胡宗宪想方设法洗刷声名,这岂止是视之如手足?
这本该是君臣动容,为之相泣的画面,可君父不在,而胡宗宪、高拱等在座的人,却从头到脚都有股冷飕飕的感觉。
下意识地紧了紧衣袖,连呼吸都缓慢了些。
胡宗宪说罢,又是良久的沉默,元辅、次相如此,阁臣的李春芳、朱衡面色也有几分不对,显然也得了君父的“年终赏赐”。
“看来,诸位同侪得的赏赐,都比我多不少啊。”
海瑞突然笑出了声,两手一摊,说道:“老母说,君父送来了领新席子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