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能说耿煊偏心。
相比于二十万两银子的支出,那些总数加起来数以十万计的农具……又……算的了什……算了,到时候去赤乌山咱们全坊都换新的!
不细想还不觉得,当想到“丢失”的农具数量规模达到十万这个规模以后,梁文英等人又觉得心脏开始抽搐了。
从某种角度来说,说这些农具都是里坊的核心资产,也一点不夸张。
最终,还是那近二十万两银子,以及可以用万万斤来计的粮食,让他们重新恢复了理智。
耿煊当然知道,五家里坊的农具数量全加起来,将远远超过那些能够参与进刘月季计划中的游民人数。
别说一人配一件,一人配两件,需要的农具最多也只是这个量级的零头而已。
不过,既然给了坊民近二十万两的乔迁贺礼。
那多给游民群体一些必要的生产工具,也是可以的。
农具不同于其他,只有在真正的耕作者手中,才有价值。
“砰砰砰——”
厅中,忽然响起一连串响亮的砰砰声。
那是徐大志和张耀二人在用自己的脑袋跟坚硬的地面死命较劲。
他们二人,如何能不知道耿煊随口许诺背后的意义?
任何廉价的物事,当数量规模达到万,乃至十万这个级数时,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分量。
更何况,铁制农具,对游民来说,全都是奢侈品!
将事情交代清楚后,耿煊示意刘月季将两人领出去。
接下来的事情,只需要他与徐大志,张耀二人,以及其他游民聚落沟通即可。
不过,在刘月季领着二人即将走出大厅之时,耿煊却忽然想起了什么,叮嘱道:
“刘月季,那些农具的分配,你可一定要把好关。
要是因为农具分配不公而让各家游民聚落闹起来,我可要拿你问罪!”
刘月季拍胸脯保证道:
“帮主您放心,我刘花儿要是这点事都搞不明白,也没脸让大家喊我一声花爷!”
他第一次在耿煊面前,将“刘花儿”这三字说得这般掷地有声,理直气壮。
北宋时,水稻亩产2-3石,即三百到四百五十斤,小麦亩产只有不足两百斤,更早时期,亩产量还更低,平均亩产两百斤,是已经考虑到老天赏饭,土地肥沃这些因素了。
古代,粮商收粮与卖粮之间,至少也有二点五倍以上的价差,若是出现丰收过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