》之上。
很快,新的灵感又在他心中滋生。
毫无疑问,这本《驯鸽笔记》,乃是出自于一位真正掌握了“驯鸽术”,甚至有很大可能将其掌握到了“大师”以上水准之人的手笔。
其人虽然有意识将真正通往“驯鸽术”的内容遮掩、屏蔽、阉割,只将最表层的“浮光掠影”展示出来。
让人只能见到表象,无法窥见本质。
可他耿煊也不是寻常人啊。
他可是掌握了三门九流秘术,且都修炼到圆满境界的男人。
若说对九流秘术的理解,他的段位还在这位著书者之上。
更何况,耿煊早就领悟到,《走狗篇》与其他诸如《相马篇》,《飞鹰篇》这些久闻其名,却未睹其貌的九流秘术存在许多“神似”乃至“神合”的地方。
这部《驯鸽篇》自然也不例外。
《驯鸽笔记》只授术,不传道,对其他人来说,这或许是个困扰,让人永远只能在门前打转。
修炼得再好,也就相当于将使用说明书背了个滚瓜烂熟,别无益处。
可对耿煊来说,他根本不缺“道”,他欠缺的,恰好就是针对“驯鸽”的“术”而已。
说得再明白一点,有圆满境走狗术立下的“坐标”作为参照指引,又有《驯鸽笔记》明确起始点的一切要素。
一片空白的中间过程,他完全可以自己将其走通。
他根本不需要再去借助那本既有的《驯鸽篇》,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,另创一本《驯鸽篇》出来。
若是两篇相似,那只能说“殊途同归”。
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
若是两篇完全不同,那就说明,自己在驯鸽一道上走出了一条新路。
而且,耿煊自信,绝不会比已有的这条老路差。
对方虽然死命的遮掩了《驯鸽篇》的道,可是,通过《驯鸽笔记》,其所包含之“术”全都已经毫无遮掩的展露在了他的面前。
他完全可以照着抄啊。
啊,不对,怎么能叫抄呢。
既然注定会青出于蓝胜于蓝,那就不叫抄,那叫“肩膀借我用用,我要站在上面看风景”。
这是耿煊在第二遍精读之时心中生出的灵感。
而无论是第一遍粗读时生出的灵感,还是现在从心底孕育出来的想法,都具备极强的操作性。
耿煊没想到,一本看上去价值远不如《驯鸽篇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