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邀参加今年的国庆六十周年庆祝观礼,所以打算等十一结束之后再过去……不过你放心,第一批团队会由方鉴明同志带队,他也全程参了我们和ITER的谈判,能力和经验都绝对到位……”
紧接着,又话锋一转:
“话说常院士你应该也受到邀请了才对,不如……到时候我们一起过去?”
然而,常浩南却摆了摆手
“今年……恐怕不太方便。”
实际上,他是想说自己受到特邀,当天的行程和多数人不太一样。
只是眼看着眼前彭觉先兴致勃勃的样子,担心说得太直白会打击到对方,所以才含糊其辞。
可这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就成了另一个意思。
“第一批的参观邀请名单应该是5月份就确定完毕了,你现在还没收到?”
彭觉先一脸惊诧:
“总不能是礼宾组忘了吧?”
尽管俩人正式认识也就是不到两年的功夫,但他早就听说过常浩南的不少光辉事迹。
比如在1999年,当时才刚刚毕业的后者就以特邀方式成为了国庆50周年庆祝活动的观礼嘉宾。
如今十年过去,即便只考虑那些流传到外界的成果,对方的贡献和地位也都上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。
哪怕在第一批邀请名单里,也绝对是要排在前列的。
怎么可能被落下?
所以,就连彭觉先自己都觉得这个问题实在离谱,不等常浩南回答就又接上了一句:
“还是说……今年你有其它安排,不方便参加观礼了?”
这个推测显然更合理一些。
毕竟别人已经看过一次,新鲜感相比于他这种首次参加的要弱上许多。
如果有什么走不开的重要事务,不出席也很正常。
“那倒不会,国庆这么大的事,怎么也要到场参加的。”
常浩南只好进一步解释道:
“只不过这次我的受邀分类有些变化,所以和你们都不在同一份名单上……不出意外的话,大概8月末才会收到正式通知。”
听到这个回答的彭觉先愣了一下。
其中的某个名词对于他来说颇有些陌生:
“受邀分类?”
尽管客观上,观礼席位因身份不同而存在位置和活动内容方面的差异,不同分类的观礼者收到邀请的时间也有批次差别,但毕竟是举国欢庆的大背景,所以在公开口径上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