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范文的声音。
大骊科举,尤其是会试,一向以严苛著称,除了诗词文章,还会涉及国计民生的经济、术算学问,甚至还要谈一谈武备兵略,即便是读书人的纸上谈兵,总好过一窍不通。连那的,否则到了地方,总是难逃被胥吏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下场。
今年的京城会试临时从春闱变作秋闱,举子们很快便琢磨出余味来了,估计是皇帝早就想要让新任国师担任甲辰年的主考官,成为本届新科进士的座师?
所以有很多心思活络的举子们,已经开始到处寻找购买或是借阅那两部印谱,若是字体相似,能否有些额外的青睐?
雨后放霁,天光显得尤为明亮。
老聋儿取出腋下那把雨伞,递给那个与摊贩有几分相似的孩童,笑道:“小娃儿,送你了。”
孩子性格腼腆,不敢随便收下陌生人的礼物,只得看向棚子里边的爷爷。
摊贩笑着摇摇头,孩子也就跟着摇头。
老聋儿笑道:“听说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,可没听说只许老哥儿与旁人行个方便,不许陌路人送一把不甚值钱的雨伞。”
年老摊贩愣了愣,莫非真是个没有功名在身、但是喜欢穷讲究的读书人?
老聋儿说道:“总会下雨的,用得着。”
摊贩与那孙子点点头,“收下吧,记得跟老先生道谢。”
孩子这才将那雨伞抱在怀中,与眼前这位老先生道了一声谢。
老聋儿点点头,走向京城那边。
在蛮荒,做这种事情会觉得很怪。
在浩然,这种事情就是一件小事。
道路上,不知是哪位读书人率先朗诵起了诗词,很快就有别处跟随,唱和连绵,一如雨势,似有读书人的讲究,例如某人说一句风怒欲掀屋,雨来如决堤。便有别处某人便高声说出雷声千嶂落,雨色万峰来,很快就又有清脆却响亮的女子嗓音响起,电尾烧黑云,雨脚飞银线。接下来又有稚童的悦耳背诵声,着急忙慌说那雨过不知龙去处,一池草色万蛙鸣……道路上哄然大笑,既有车辆里边的,也有马背上的,还有泥泞道路里边的。
一位老先生掀开车帘子,坐在马夫身边,悠悠然说了句不太符合节令的诗句,“城雪初消荠菜生。”
有那赶考的寒素书生心领神会,立即续上那句“角门深巷少人行。”
很快就有略显豪迈的嗓音高声道:“柳梢听得黄鹂语……诸位且慢,最后一句,需由我大骊女才子收尾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