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靠在岸边,商户们排队向劫匪缴纳过路费。小翠蹲在河边,洗净一些瓜果后,急忙跑回船上,将水果送到苏尚身旁。进门时,恰好听到苏尚喃喃自语的这句话。
跟随小姐外出多日,小翠耳濡目染,见识增长不少,与在清河县时不可同日而语。她开口说道:“这不是挺好的吗?”
“非也。一家独大,容不下不同声音,又怎能算得上好?”苏尚摇头,否定了朝廷对天下的绝对掌控。往昔七国兴盛,百家争鸣,如今儒学式微,仅余法学、阴阳、公输三家。这就如同心胸狭隘之人,又怎能容纳天下之广阔。
“小姐说得对,先吃个柑橘吧,可甜了。”小翠掰下一瓣柑橘,递到苏尚嘴边。
看着小翠近在咫尺的俏脸,苏尚不禁又思念起自己的相公。她张开嘴唇,从小翠手中咬下柑橘,随后移开目光,强抑住心中对相公的眷恋与依赖。
“去把衙差们都叫来,走水路回泗水县用不了多久,我有些事要吩咐他们去做。”
此次随行的衙差共有十五人,因有苏尚在场,沿途的武林势力无人敢造次,一路平安。乘船南下半日,距离泗水县已不远。在此之前,苏尚需要衙差们帮她散布一些风声。
苏尚出身商贾世家,在话术方面深得真传,对商人间的行事门道、生意经颇为了解。召集衙差们过来后,便开始进行简单的口语训练。
这些衙差大多识字不多,但若是能言善辩,情况便大不相同。在水梁山,识字与否并非关键,嘴巴利索才更容易生存。
如何说话能让人信服,这是一门讲究功力的学问。短期内或许难以见效,但经过几天不间断的反复训练,也能初见成效。
这日,商船靠岸,旁边便是热闹的县城集市。十多名衙差脱去衙服,换上商贩装扮,下了船,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。
“小姐,你真和那燕王达成合作了?”小翠小声问道,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。那天晚上,邀请小姐前去的,竟是手握一方大权的燕王本人。
苏尚摇头,微笑着解释:“我不过是个小小县令,哪有能耐与燕王合作。我所做的,不过是借势罢了。若能成功,后续之事便如同雪山上滚落的雪球,越滚越大。”
“那要是不成呢?”
苏尚神色坦然,带着几分自豪说道:“不成便不成吧,反正相公快来了……”
此时,往南赶路的人众多,李幼白便是其中之一。她依旧四处挑战门派,如此行径,激怒了不少人。天黑之后,她偶尔会遭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